品质工程是如何炼成的?
重生态融入“新”理念
记者了解到,2013年10月,工程动工之初,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海盐段项目(以下简称“海盐段”)就不走寻常路,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绿色航道建设之路。为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土地征迁,海盐段航道设计采用矩形断面结构代替传统复式梯形结构,保持航道底宽45米不变,通过加大水深、缩小面宽、优化护岸结构,保障航道通过能力。在保证三级航道通航等级的前提下,航道面宽由原设计70米优化为60米,节约了三分之一的土地。
在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杭平申线海盐段建设工程设计优先采用混凝土劈裂块,与传统浆砌块石相比,混凝土劈裂块不仅美观,且工厂化生产质量可控、施工效率高,经久耐用,节约大量矿产资源。此外,为提高航道施工效率,海盐段在主线于硖段10.8公里中创新性地运用了U型板桩,工厂化预制、工地机械化施工成型,相比块石砌筑、现场浇筑混凝土墙、钻孔桩等施工形式,施工工期大大缩短,采用U型板桩的施工段比计划建设工期提前两个月完工。
在注重新型环保技术的应用之时,海盐段还把公园、特色小镇、历史文化遗址、美丽乡村等各类美丽经济的特色资源串珠成线,推动运河水系文化古镇、江河山水人文景观等内河水上美丽交通带,努力打造生态航道。
据统计,目前海盐段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减排二氧化碳18248吨。沿线建有1个锚泊服务区、1个待泊区、3个应急锚泊区。已配置9个船用岸电桩、未来还将设置11个。同时,结合“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等工作,海盐县将航道两侧的防洪堤、绿化增宽到13—15米,并规划设计在合适地段布设绿道,供百姓出游、休憩,使航道建成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高标准打造“硬”工程
标准化,是品质工程取得成功的内在要求。在海盐段建设过程中,他们不断提升标准化水平,为保障工程质量打下坚强基石。
海盐段不断推进现代工程管理。成立项目管理部,选取航道、桥梁、质监、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综合(宣传)科,指导监督施工单位、监理办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并通过建立QQ群及时发布各类信息、掌握各标段施工进度;项目管理部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地例会,指导监督施工和监理单位以工程质量管理为核心,与安全管理、资金管理、进度管理相互制约。
在标准化工地方面,海盐段先后制定了施工标准化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等标准化创建文件,将施工标准化纳入信用评价指标和劳动立功竞赛活动内容中。随着项目部引领施工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各项目部都成立了创建标化工地、平安工地领导小组,明确创建责任人,并按照“三集中”施工要求,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建立了“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目前,该工程12个标段的项目部驻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管理。
同时,海盐段还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和质量指标进行专家会审,制定《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护岸与土方工程施工和质量控制手册》,以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为依据,融合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要求、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验标准等相关内容,确定质量标准和施工标准,并附以施工现场照片。
同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杭平申线海盐指挥部督促施工单位坚持文明施工、绿色施工,对存在环境问题的施工单位依法给予处罚并监督整改。目前,杭平申线所在的监测点水质均保持了相对良好态势。
抓安全实现“零”事故
据了解,自杭平申线海盐段开工建设以来,未发生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对安全常抓不懈的坚持。
记者发现,杭平申线海盐段施工点多、线长、面广,且多为农田,陆路交通不便,安全监管存在难点痛点。针对这些情况,海盐段设置21个远程视频监控点,随时监督施工现场和进程,加强了施工航段交通组织的协调性,减少了“边通航边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全力配合省市各项检查,以每次检查为契机,借力加强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管理手段,把每一次检查都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好机会,形成倒逼机制,为建设“品质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不仅要做好品质工程物理上的质量安全,更要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防线。杭平申线海盐段制定了廉政建设管理规范文件,严格规范项目业主的管理行为和项目参建单位的建设行为。邀请海盐县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相关人员和海盐县交通运输局纪检组参加每月的工地例会,形成高压态势,将商业贿赂等腐败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下一步,海盐段将继续严抓工程质量,全力推进剩余海塘支线、桥梁工程、锚泊服务区和绿化工程建设,实现三级航道全线贯通,打造一条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服务地方水运经济发展。